共同富裕|乡村联盟聚合力!凤都水蜜桃片区党建联合体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在古田县凤都镇,一场以“党建”为纽带、“产业”为核心、“共富”为目标的乡村联盟实践正蓬勃开展。水蜜桃片区党建联合体秉持“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资源互补”原则,通过健全联动机制、整合优势资源、推动抱团发展,成功让5个村的5500亩桃林从昔日“各自为战”的零散格局,蜕变为如今“抱团共赢”的发展共同体,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联盟促共同富裕的特色路径。
乡村联盟破难题,桃产业告别“单打独斗”
曾经,凤都镇水蜜桃种植分散于多个村落,品种繁杂、技术标准不一、销售渠道零散,“单打独斗”的模式导致桃农议价能力弱、产业效益低迷,共同富裕的步伐始终滞后。
破解单村发展瓶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凤都镇以“党建联盟”为核心抓手,以产业基础好、品牌影响力强的际面村为中心村,联动洋头、上坪、东村、梅洋等4个村成立水蜜桃片区党建联合体,将5个村的产业、人才、生态资源拧成一股绳”,构建起“镇党委统筹指导+中心村带头示范+联建村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片区党建联合体定期召开联盟议事会,共同制定桃产业发展规划、统一种植技术标准、共享市场信息资源。从选种育苗到采摘销售,从品牌打造到业态延伸,各村不再 “各自为政”,而是抱团闯市场、合力谋发展,乡村联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增强。
三举措并举,让“小桃子”撑起“共富梦”
01品牌赋能,让桃子“有名气”更“有身价”
片区党建联合体深挖凤都水蜜桃品质优势,集中力量打造“凤都白凤”“际面”“金桃子”三大农产品商标,统一设计包装、规范品质标准,让分散的水蜜桃有了“统一身份证”。每年以际面村为核心,举办桃花观赏、水蜜桃采摘等特色活动,实现产销深度对接。今年3月举办的桃花观赏季活动,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际面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滑草坪、游乐场等配套项目增收约7万元,农户借机开办农家乐,销售地瓜粉、笋干等农产品,带动村民增收约16万元。如今,联建村水蜜桃零售价由原来的6-8元/斤提升至10-12元/斤,农户户均增收4万元左右,品牌效应持续释放。
02拓宽渠道,让桃子“走得出”更“卖得火”
针对水蜜桃保鲜期短、销售难的问题,片区党建联合体搭建“合作社+农户+直播”多元化销售体系。整合各村冷库资源,为桃子保鲜存储提供保障;提供专属场地支持网红直播带货,今年线上销量突破约7.5万箱,让桃子从“田间地头”直达消费者餐桌;推出20元/斤的水蜜桃精品小包装,精准对接高端市场,累计销售精品水蜜桃约1.5万斤,仅精品桃销售就带动村财增收约5万元。
03文旅融合,让桃子“延链条”更“创价值”
片区党建联合体不止步于“卖桃子”,更致力于“做产业”,推动桃产业与乡村旅游、红色文化深度融合。在际面村国家2A级旅游景区的基础上,串联桃花景观、水蜜桃采摘园、江作宇革命生涯展示馆、石坑五彩梯田、新建畲族文化等资源,打造“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康养运动”的一日游、两日游精品路线。在加强际面五华山生态保护的同时,加快推动总投资 1.3亿的凤都闽台融合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和3.48亿的凤都镇际面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提升改造项目落地,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布局林下中药材种植等新业态,全力构建“春卖桃花夏卖桃,秋收美景冬蓄客”全季运营的农旅研学产业链,让桃产业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增收链”“富民链”。
共富成果暖人心,乡村联盟释放“乘数效应”
如今的凤都水蜜桃片区,乡村联盟的“乘数效应”持续凸显。5个联建村的桃产业产值稳步增长,村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道路硬化、路灯新建、灌溉渠道疏通等民生工程落地见效,村民生活环境大幅改善;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务工就业、自主创业参与到产业发展中,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受益者”,共同富裕的底色越绘越浓。
下一步,凤都镇将以镇属“共富联营”公司为平台,充分激活政村银企民“五维联动”的资源和优势,推动各方资源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凝聚发展合力,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个都不能少”的目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激励先进村集体发展,深化金融合作扩大信贷投放;联动古田食用菌百亿产业园(北区)促进产业融合,引入森辉食品蜜饯加工等项目,开发桃胶炖品、桃花酿等精深加工产品,拓宽水蜜桃销路,推动产业链条延伸,实现桃产业从“单一种植”向“三产融合”跨越;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共富带头人专题培训,回引农业技术、电商运营等领域专业人才,为乡村共富提供智力支撑。同时,凤都水蜜桃片区党建联合体将持续完善乡村联盟发展模式,推动桃产业与文旅、康养等业态深度融合,让更多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让共同富裕的果实结得更实、更甜!
来源:印象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