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安副会长出席丝路全球继续教育国际合作论坛
11月5日,“AI赋能高等教育—2025丝路全球继续教育国际合作论坛”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论坛以“教育联通世界·合作共创未来”为主题,来自政府、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的150余位代表线下参会,并通过线上直播联动全球5000余名教育工作者,共同见证“丝路全球数字教育云谷”的正式启动,共绘教育合作新蓝图。

本次论坛由西安市科学技术局、西安市数据局、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委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丝路经济管理咨询研究院、丝路全球商学院(联盟)西安硕博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论坛汇聚了政产学研各领域的权威专家,包括西安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红雨,陕西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处长文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高旭阔,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林金安,陕西省工商联秘书长王志鹏,丝路全球数字教育云谷专委会主席程宏伟,WTO 国际合作组织会副主席雍刚,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成人教育协会高校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智库专家陈灵,白俄罗斯文联驻中国首席代表刘瀚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任建国,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赵辉,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苏丽蓉等领导与专家以及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安石油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广州新华学院等100余所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负责人,构建起跨国界、跨学科的对话平台。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林金安强调,丝路全球数字教育云谷将推动AI技术转化为教育发展内生动力,构建开放包容、互惠共赢的全球继续教育合作新格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高旭阔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以AI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在深刻重塑教育形态,数字丝绸之路将加速构建全球教育共同体。

会上,“丝路全球数字教育云谷(云大学城)”正式启动。这一中西部首个“四位一体”教育数字化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数字教育创新实践进入新阶段。该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数字教育平台+产业融合实体+产业出海基地+科技科研协同枢纽”的发展模式,将重点打造技术研发、资源共享、产业融合、国际交流四大功能板块。
丝路全球数字教育云谷专委会主席程宏伟在发布项目规划时表示,云谷将通过“百校工程”“百强专业”“百业融合”三大核心体系,构建“国内培育 — 国际输出 — 双向增值”的教育闭环。项目计划三年内完成全国布局,实现对全国 34 个省份的“一省一策”精准服务,并对丝路沿线国家开展“一国一策”的教育输出。
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陈灵在以《AI赋能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题的主旨报告中提出,AI时代继续教育要以“人的自由发展”为核心目标。他同时发布了“护航计划”,将通过云谷平台向丝路院校开放优质教育资源,深化国际合作,共建数字教育新生态。
在“凝聚产业力量,构建数字教育新生态”圆桌对话环节,来自多所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负责人结合院校特色与国际合作实践展开深度探讨,为云谷发展提供多元视角。
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负责人表示,依托百年师范教育底蕴,正搭建AI赋能的综合管理平台,计划通过云谷链接东南亚师范院校,开展教师联合培训,将国内成熟的“1+4”继续教育体系(1个核心平台+教学、考务、实训、评价4个模块)与丝路国家教育需求适配,推动师范类继续教育标准输出。
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负责人表示,聚焦“文旅文创+数字教育”融合领域,建议以云谷为纽带,联动孔子学院与上合组织大学资源,将国内“项目制教学”经验(如数字非遗IP开发课程)转化为国际化培训模块,同时引入丝路国家文化元素反哺国内课程创新。
西安石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负责人立足能源行业特色,提出借助云谷“产业出海基地”功能,为中亚、中东能源企业定制“技术培训+学历提升”一体化方案,同步将国内油田数字化运维、碳管理等课程转化为双语教材,助力中国能源教育标准与技术服务协同出海。
阜阳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负责人结合长三角区位优势,分享与中国移动、超星平台的合作经验,提出通过云谷整合国内东部优质AI教育资源,为西部及丝路沿线国家提供“数字技能实训包”,破解区域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广州新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负责人作为应用型高校代表,建议云谷搭建“校企研”跨国对接平台,推动国内AI企业(如智能教育硬件厂商)与丝路国家院校合作,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继续教育实训案例,实现“学习即实践、毕业即就业”的国际化培养目标。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云谷项目将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打破“院校单打独斗”“国内外资源割裂”的困境,构建开放、协同、创新的数字教育新生态。
未来,各方将以云谷为纽带,持续深化国际合作,共同探索“教育联通世界,合作共创未来”的新路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教育领域的“丝路方案”。(田立阳/文 图片由丝路继续教育国际合作论坛组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