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教”筑梦乡村、全龄教育绘就蓝图——蒲江县以教育服务为纽带构建乡村振兴教育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11-17
浏览量:50

  近日,蒲江县鹤山街道社区早教中心内,村教联络员组织家长与幼儿开展亲子互动活动,彩色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环节洋溢着温馨欢快的氛围——这是蒲江县“一村一教”公益服务的具体实践场景。作为乡村振兴“五个一工程”的重要教育支撑,蒲江县深入践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理念,创新实施“一村一教”工作,以终身教育服务为纽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至基层末梢单元,构建形成“服务覆盖全域化、供给形式多元化、服务内容全龄化”的特色工作体系,探索出“以教育赋能振兴、以服务凝聚民心”的乡村教育发展路径。

  蒲江县深化“一村一教”实践探索,通过构建全域覆盖的服务网络、多元协同的供给机制及全龄适配的服务内容,全方位激活终身教育发展动能,确保教育服务惠及城乡每个家庭与居民。

  服务覆盖“全域化”精准触达打通教育惠民“最后一公里”

  为达成“全域覆盖、精准对接”目标,蒲江县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及公办幼儿园与93个村(社区)“一对一”结对联系机制,选派93名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村教联络员”。联络员定期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走访,履行教育政策宣讲、群众需求摸排、教育活动组织等职责,推动服务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供给”转变。

 

公益早教现场

  在此基础上,蒲江县构建“联络员—学校—教育局”三级协同推进机制,建立“需求收集—汇总分析—资源调配—服务落地—效果反馈”的闭环管理流程。通过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细化任务清单、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等举措,保障教育服务与村(社区)实际需求精准匹配,实现教育惠民服务全域覆盖无死角。

 

  服务供给“多元化”整合资源激活教育发展内生动力

  蒲江县打破资源壁垒,构建“专业师资+社会力量+本土人才”多元化服务矩阵,组建由教育专家、党员教师、非遗传承人、社区贤达、志愿者等构成的特色服务团队33个,形成“多方参与、协同育人”的工作格局。创新推行“集中服务+阵地服务+上门服务”三维服务模式,以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早教中心、老年学堂等为固定阵地,打造25个精品服务点位。

 

家庭教育现场

  在统筹内部资源的基础上,蒲江县积极引入外部优质资源提升服务专业水平:与金牛社区教育合作成立公益早教教研联盟,强化早教师资专业能力建设;引进第三方社会组织开展老年教育精品课程送教服务,年均送教进村(社区)超70场次。同时,组织工作人员及教师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借鉴成熟教育理念与资源整合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探索特色服务模式,推动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

  服务内容“全龄化”分层施策满足终身学习多元需求

  围绕不同年龄段群体的差异化需求,蒲江县构建“公益早教+青少年培育+家庭教育+老年教育+乡村人才培养”五教融合的全龄教育体系,将终身学习理念贯穿居民成长全过程。

 

老年教育现场

  婴幼儿阶段,建成22个村(社区)早教中心,开设26个公益早教班,通过父母课堂、亲子互动游戏、早期启蒙等多元化形式,年均开展送教服务780余次,覆盖超1000个家庭,保障乡村幼儿享有优质启蒙教育。青少年阶段,以“社区雏鹰”公益行动为载体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开设文化、艺术、科学等16门特色课程,提供2000个学位,年均组织公益活动150场次,既有效解决家长监护难题,又通过实践活动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深化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与“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成人阶段,依托成都开放大学蒲江学院推进“学历+能力”双提升项目,开展种植技术、直播电商等技能培训,助力新农人、返乡青年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培育乡村振兴骨干力量。老年阶段,完善“县—镇—村”三级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县老年大学开设17门精品课程,提供500个学位;镇(村)级教育机构围绕“智慧生活”等主题设置16门特色课程,提供1000余个免费学位,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同时,通过“选、培、用、评”全链条机制建强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培育36名县级指导师及50名志愿者,年均开展公益讲座100场次以上,有效化解代际沟通隔阂,助力良好家风建设。

  问题导向优化精准提质夯实长效发展基础

  推进过程中,针对部分居民学习意愿不足、部分服务阵地硬件条件有限等问题,通过入户调研、座谈访谈等方式精准摸排需求,持续优化课程设置、灵活调整教学时段。针对行动不便老年人、特殊需求儿童等群体,提供“一对一”精准上门帮扶服务,彰显教育人文关怀;同步升级改造学习阵地,改善教学环境,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与群众满意度。

 

社区雏鹰现场

  目前,“一村一教”已成为蒲江县终身教育的特色品牌,在提升居民综合素养、融洽邻里关系、促进乡村和谐稳定等方面成效显著,相关实践经验具备较强的可复制、可推广价值。下一步,蒲江县将深化“一村一教”与乡村振兴“五个一工程”的深度融合,持续迭代优化服务体系,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效等举措,实现从“有学上”向“上好学”、从“阶段性学习”向“终身学习”的跨越,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更强劲的教育动能。

 

来源:成都全龄学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