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沈光辉丨推进教育数字化 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2025-11-18
浏览量:50

 

  当今世界,数字技术正在深刻地重塑生产、生活与学习方式。教育数字化是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引擎,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工具革新,更在于重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

  当今世界,数字技术正在深刻地重塑生产、生活与学习方式。教育数字化是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引擎,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工具革新,更在于重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

  一是筑牢学习型社会的数字基座。数字技术以其跨时空、高渗透、强交互的特性,正在重构全民终身学习生态。数字技术通过引导学习资源“削峰填谷”,可以转化为教育“提质扩优”动能,把数字化变量转化为学习型社会增量,实现资源普惠共享,进而扩大全民终身学习的覆盖面,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普照每个角落。此外,传统教育囿于校园围墙,而数字化能够革新学习场景,激活终身学习潜能,催生了智慧泛在、便捷可及的学习空间。

  二是驱动个性化与高质量学习。教育数字化绝非简单移植线下课堂,而是通过数据与智能技术,推动教育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跃迁。借助数字化的支撑与引领,将加速教学范式转型,全民终身学习可以实现从“公交车”到“自驾车”的转变,从“碎片化学习”到“有组织学习”的转变,更加适合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让因材施教成为现实。同时,通过有序建成“数据中枢”,可以全面汇聚教育全链条数据,畅通数据共享渠道,推动教育评价与治理从经验决策转向数据驱动,为提升终身学习体系的质量与效益,加快构建智慧教育生态奠定基础。

  三是破解数字鸿沟与生态协同难题。当前,我国推进教育数字化已经取得良好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深层次挑战,亟待系统性破解难题。例如 :数字鸿沟仍是阻碍教育公平的重要隐患 ;老年人、残障群体及偏远地区居民的数字素养不足,加剧“新边缘化”风险。还有资源碎片化与动力机制缺失的难题,目前,各级各类教育与学习平台重复建设,导致资源分散,而且社会学习者持续性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是构建数字教育赋能学习型社会新生态。深化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需从技术、制度与人文三重维度统筹。首先,夯实数字底座,优化资源供给。加快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 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向农村、社区下沉,扩大高质量资源覆盖范围。推广“政企社”协同模式,鼓励企业与社会力量参与资源开发。其次,完善制度保障,强化标准引领。通过创设智慧教育教学场景,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学习空间”,推动终身学习的革命性变革。再次,同步制订技术、质量、服务三维标准,规范平台架构、数据安全与知识产权管理。最后,涵养数字素养,培育学习文化。将数字素养融入全学段教育与全生命周期教育,开展社区数字技能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数字化素养和技能,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增强“全民数字力”。

  当技术理性与教育温度深度融合,制度创新与人文关怀同频共振,一个更具活力、更富韧性、更具可持续性的学习型社会蓝图必将逐步成为现实。

 

  沈光辉,福建开放大学原副校长,数字福建终身教育大数据研究所所长,社区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

  来源:《成才与就业》2025年10期

Baidu
map